一、与沈飞航空博览园相见之因
渤海船舶职业学院,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二级学院学生们在暑假时间,于7月20日,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。

二、初遇时对内心所见
走进博览园一楼,迎面矗立的歼-11B战机如利剑出鞘,阳光在它的钛合金蒙皮上折射出冷冽的光芒。当讲解员说出“这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第四代战机”时,所有同学都受到了震撼,钢铁翅膀下的强国梦印记在大家心中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。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、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。”在中国歼击机发展史展廊,1956年,第一代航空人在简易工棚里手工敲打出歼-5的零部件。从用算盘计算气动数据到如今拥有数字孪生技术,从仿制修理到自主创新,玻璃展柜里陈列的锈蚀铆钉与电子座舱显控系统的对比,无声诉说着“永不放弃”的航空誓言。作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的学生,我们同样需要这种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定力


三、初遇时游园所见
进到博览园大楼内,就会看到沈飞的历史介绍。

沈飞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张学良将军为建东北航空工厂而修筑的沈阳北陵机场;1951年6月29日,新中国第一个喷气飞机修理厂—112厂在抗美援朝中诞生。1986年1月,为适应对外开放,更名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。沈飞航空博览园是在2002年,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62周年之际建成的。沈阳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祥地,“共和国工业奠基地”的重镇,在航空科技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。

这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,普及航空知识、传播航空文化,同时吸引广大青年心系国防、热爱航空。


在这里陈列着多架具有代表性的飞机真机,涵盖了我国不同时期研制的战斗机。

和同学们漫步其中,可以看到从早期的喷气式歼击机到现代化的高性能战机,它们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飞跃历程。


这些飞机是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实物见证,展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的艰辛奋斗历程

四、分离后仍觉中国歼击机的摇篮不可埋没
沈飞被誉为“中国歼击机摇篮”,经过 70余载发展,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与文化财富。创建博览园旨在系统展示其发展历程与辉煌成果,同时,为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,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弘扬航空报国精神,激发民众爱国热情,向公众普及航空科普知识,让更多人了解航空科技,提高对航空领域的认知与兴趣。
沈飞博览园蕴含着深厚的航空报国精神,沈飞人始终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,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,从抗美援朝时期为空军提供装备,到如今研制先进歼击机,航空报国精神贯穿始终;还有艰苦奋斗精神,沈飞公司在艰苦条件下起步,克服诸多困难,实现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的发展,这背后是几代沈飞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;最后,创新超越精神也贯穿其中,沈飞公司不断创新,在飞机设计、制造等方面取得众多突破,如我国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 等,体现了沈飞人创新超越、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

代表性展出模型罗列整齐,室外展区摆放着歼5、歼 6、歼教 6、歼7、歼 8、歼 11 等 10 余架实物真机,见证了沈飞的辉煌历程。室内有 1:2的 歼 11 模型,能让观众直观了解其外形结构;还有 1:18的辽宁舰模型。
在“碧海飞鲨” 航母展区,呈现的是航母战斗群作战场景。另外,馆内还展示有 40 多种飞机模型,涵盖沈飞研制的各型歼击机,清晰展现我国歼击机发展脉络。
关键性人物故事,首当其冲的是歼-15 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——罗阳,在辽宁舰执行首次起降训练任务后突发疾病以身殉职。他将毕生精力献给航空事业,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使命;还有徐舜寿,中国飞机设计 “一代宗师”,主持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 1 等,为我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定基础,培养大批优秀飞机设计人才;更有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,用神奇木榔头创造加工奇迹的陈阿玉等等,他们以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执着,诠释了航空人的担当与使命。
五、爱心教育实践团暑假实践总结
7月20日,机械学院实践团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,在真机与史料中完成一次沉浸式爱国教育。
一楼歼-11B昂首矗立,“完全自主知识产权”的宣告令同学们瞬间肃穆;展柜里从锈蚀铆钉到数字座舱的跨越,无声诠释习近平总书记“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”的论断。1930年北陵机场起步,1951年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112厂,再到今日“中国歼击机摇篮”,沈飞七十载与国家同频:艰苦创业、航空报国、创新超越,三种精神贯穿始终。
室外歼-5、歼-8、歼-11等十余架真机列阵,室内1:2歼-11、1:18辽宁舰模型与“碧海飞鲨”航母战斗群场景,让船舶学子直观感受海空装备体系。罗阳总指挥倒在舰载机凯旋夜,徐舜寿、顾诵芬、陈阿玉等前辈以生命和榔头托举战鹰腾跃。
半日行程,一生烙印。大家立志把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定力带回船院,学好专业本领,投身海洋强国、航空强国伟业,让青春与民族复兴同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