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。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,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,让红色精神在校园中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高校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特点,挖掘红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,将其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,构建全方位、沉浸式的红色育人环境。
提升思政工作者红色素养,夯实红色文化育人基础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红色资源融入的关键纽带,其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育人效果。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师、辅导员的红色文化培训,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参与红色文化研修班、开展党史学习交流等活动,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。同时,将红色文化学习、践行情况纳入教师德育工作考核,激励教师主动钻研红色文化,将红色元素有机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,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。
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形式,增强育人吸引力。高校应摒弃单一化、形式化的活动模式,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专业特点,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活动品牌。举办“红色文化节”,开展红色歌曲演唱、红色诗文朗诵、红色戏剧展演、红色主题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;组织红色文化社团,鼓励学生围绕红色主题开展调研、创作、宣讲等活动,如红色文化研究会、党史学习小组等,让红色文化在社团活动中不断传承发展。通过设置专项奖励,表彰在红色文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与集体,激发学生参与热情,形成“人人学红色文化、人人传红色精神”的良好氛围。
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环境建设,打造沉浸式育人空间。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课堂,高校应注重在校园景观、建筑设施中融入红色元素。建设红色文化长廊、英雄人物雕塑、红色历史宣传栏等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;在图书馆、教学楼、宿舍区等场所设置红色书籍角、红色影视播放区,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红色学习资源;利用校园广播、电子屏等载体,定期播放红色歌曲、革命故事、党史知识等,让红色声音遍布校园各个角落。这种全方位的红色环境营造,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,让红色基因融入校园血脉,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