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化时代,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、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,但不良信息的泛滥与网络监管的缺位,正严重扭曲大学生的恋爱认知,引发一系列情感问题。优化网络环境、营造正向社会氛围,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恋爱观的迫切需求。
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是大学生恋爱观跑偏的核心诱因。网络世界信息繁杂、良莠不齐,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、价值判断能力尚未成熟,极易被错误观念裹挟。“享乐主义”“拜金主义”等腐朽价值观通过各类网络平台渗透,让部分大学生将物质享受、金钱财富视为恋爱的核心追求,忽视了情感本真、品德修养与责任担当,导致恋爱道德沦陷、责任意识缺失、心理状态扭曲,进而引发频繁的恋爱冲突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网络营销号为博取流量、吸引关注,刻意炮制并大肆宣扬爱情“毒鸡汤”,诸如:“男朋友不把第一口东西给你就是不在乎你”、“不主动为你花钱的男友没把你放心上”、“主动买单才是真爱”等片面言论,将爱情简化为物质交换和形式化表演,严重误导大学生对爱情本质的理解,加剧了恋爱关系中的猜忌与矛盾。
网络监管不力则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。当前网络监管体系尚不完善,对不良婚恋信息的筛查、管控存在滞后性,使得“三观不正”的言论得以肆意传播。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,但部分平台因利益驱动,对不良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未能履行主体责任,导致不良信息持续侵蚀大学生的恋爱认知。这种监管缺位的现状,不仅让错误恋爱观肆意蔓延,更让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难以辨别真伪,陷入认知迷茫。
破解这一困境,需从社会宣传与网络监管两方面协同发力,构建健康的恋爱观培育环境。一方面,社会应强化正向婚恋观引导,打破传统观念束缚,通过公益广告、社区讲座、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,大力传播平等尊重、相互扶持、责任担当的健康婚恋理念,让大学生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,掌握化解恋爱冲突的正确方法。另一方面,要健全网络监督管理体制,明确监管责任,加大对不良婚恋信息的排查与惩处力度,严格禁止“三观不正”言论的散布。网络媒体更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,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精神,通过优质内容传递正确的婚恋道德观念。同时,发挥舆论引导作用,客观揭露营销号营造的虚假恋爱表象,帮助大学生建立独立的价值判断,理性看待网络信息。
总之,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冲击不容忽视,网络监管的完善与社会氛围的优化刻不容缓。唯有多方联动、标本兼治,才能净化网络环境、传递正向价值,帮助大学生摆脱错误观念的误导,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恋爱观,在情感道路上实现良性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