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基因承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,蕴含坚定理想信念、崇高革命精神与深厚家国情怀,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宝贵财富。将其融入思政教育,是传承红色血脉、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要求,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举措。高校需立足校园网络、社会实践、课堂教学等维度,创新融入路径,推动红色基因内化为学生精神素养。
抢占网络新媒体阵地,构建红色基因传播立体网络。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、交流思想的主渠道,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主动占领这一阵地:在校园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平台开设红色文化专栏,定期推送井冈山斗争精神、长征精神等专题内容,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形式让红色文化触手可及;同时利用网络举办线上红色讲座、云端演讲比赛、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,打破时空限制,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与影响力,让学生在日常网络浏览中潜移默化接受红色熏陶。
依托社会实践资源,让红色基因在亲身体验中扎根。高校应深挖本地红色革命资源,将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结合:组织学生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墓、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、走访老党员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,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重温革命历史,感受先烈艰苦奋斗与牺牲奉献精神;此外,结合志愿服务、乡村振兴调研等社会实践项目,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,在实践中深化对责任与担当的理解,让红色基因在实践磨砺中融入血脉。
创新课堂教学模式,推动红色基因与思政理论深度融合。思政理论课是红色基因融入主渠道,高校需打破传统课堂局限,实现二者有机衔接:一方面开设红色革命文化专题课、红色经典研读选修课,系统讲解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、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,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悟红色基因;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红色素材,通过剖析革命事件、讲述英雄事迹、解读红色经典等丰富课堂内容,深化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。结合撰写红色感悟、开展红色主题调研等课后实践作业,促使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思想与行动自觉,让红色基因成为引领成长的精神旗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