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管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生管理 >> 学生组织 >> 正文
学生组织
爱国主义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实践路径
作者:王玉卓 点击数: 时间:2019/12/17 18:06:49

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,结合学生特点与教育需求,需从课程、价值观引导、实践活动三个维度出发,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,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工作的全过程。

首先,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阵地作用,夯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。思想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载体,学校与教师需从三方面进行优化。一是转变传统教学方法,丰富课程内容。教师需摒弃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模式,结合高职学生喜欢新鲜事物、注重实践的特点,创新教学形式。例如,利用微课、短视频等信息化手段,将爱国主义内容转化为生动、直观的教学资源,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与吸引力;在内容上,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案例,如大国工匠的职业报国故事、我国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等,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与职业需求。二是增设爱国主义相关课程,提升教育地位。学校可开设“职业报国”“大国工匠与爱国主义”等特色选修课,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,扩大教育覆盖面,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与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。三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,满足个性化需求。通过建设线上课程资源库、开设班级学习群等方式,为学生提供碎片化学习渠道,教师可在线上进行答疑辅导,引导学生深入讨论,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个性化与常态化。

其次,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帮助学生树立报国志向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,学校需将其融入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。一方面,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。通过校园广播、宣传栏、文化墙等载体,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精神,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;举办“爱国主题文化节”“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”等活动,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。另一方面,发挥榜样引领与组织带动作用。学校可挖掘校内优秀学生、校友中的“职业报国”典型,通过讲座、事迹分享会等形式,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;同时,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,通过主题团日、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。

最后,需开展丰富的文化与实践活动,实现爱国主义教育“知行合一”。理论教育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,才能让学生真正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学校可从三方面推进:一是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,如组织爱国主义主题辩论赛、红色歌曲合唱比赛、革命历史情景剧表演等,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;二是搭建职业实践平台,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校外实习、实训相结合。例如,与本地的红色企业、重点产业园区合作,安排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的爱国文化与社会责任,引导学生将专业技能与服务国家产业发展相结合;三是打造“第二课堂”实践活动,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基地研学、社区志愿服务、乡村振兴调研等活动,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感受国家发展成就,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服务社会、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,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。


Copyright 2011 - 2012 www.bhcy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
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25320号